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午饭过后,我正照顾孩子们脱衣上床,保育老师请我去厕所看一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在暖气格上方雪白的瓷砖上竟然贴着一行鼻涕纸。从纸团的形状和高度上看,分明是小朋友每次擤完鼻涕后随手按上去的。我试图捏下一团,没想到鼻涕纸千了后像用胶粘的一样,取不下来。
我被这不受成规约束的童稚逗得忍俊不禁,保育老师却在一旁生气地说:“非找出这个小淘气,好好教育教育他不可!”
“别找了,你还看不出这是‘红孩儿’的杰作?”我胸有成竹地说。
“红孩儿”是轩轩自封的绰号,因为她最喜欢穿红颜色的衣服。她的机灵劲儿可比《西游记》里那个敢跟孙大圣较量的红孩儿更加鲜活、真实:她会在玩具柜上尽情地涂鸦,她会在你刚走开的当口将正在工作的电脑强行关机,她会好奇地拧开阀门让水流一地,她会用穿着鞋子的脚搅动便池里的污水,她会蹲在喂鸟用的小米上撒尿,她会将沾满唾沫的双手涂抹脸蛋……她是我带班16年来遇到的最有个性、最具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小姑娘!不过只要读懂她,就会发现她的行为跟搞“恶作剧”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每次都会宽容地原谅她的淘气。
通常“鼻涕大军”驻扎在“红孩儿”的袖管上,今天她怎么会将它们“移师北上”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无意间,我瞥见窗外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在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晶莹洁白,我恍然大悟……
午睡过后,我抓住为“红孩儿”整理衣服的机会,引入鼻涕的话题:“轩轩,上午我替你擦完鼻涕的纸,你都扔到哪儿啦?我怎么没在纸篓里看见它们呀?”
“我把它们帖在墙上了,好像下雪一样!”她非常自然地回答道。
这就是她可爱的地方,她的,就像透明的水晶一样。“那些雪花在哪儿呢?带我去看看吧!”我显出很急切的样子。
“好!”她喜悦地拉着我的手小跑进厕所,指给我看她那得意之作。
“你真会想办法,”我伸出大拇指在她的宽脑门上按了一下,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鼻涕纸太脏!鼻涕里有很多病菌,如果这种纸在墙上粘久了,会有恶心的小虫爬出来的。”
她眨巴着一双机灵的眼睛继续听我说下去。
“要是用干净的白纸团沾上胶水粘上去就好了。你想不想试一试?”
“那太好了!”她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活泼的表情和开心的举止常常会感染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
整个下午,我和保育老师轮流陪她装点着厕所的墙壁,晚饭前终于大功告成了。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洁白的瓷砖更加光亮,在它上面新年老人正手摇金铃铛从大雪纷飞的松林间穿过,好像是在提醒我和孩子们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希望也将在孕育中茁壮成长!
回忆她的言行以及我所做的引导,我感悟颇深。我想,幼儿作为“勇于实践的探索者”,“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神秘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虽然他们的行为不受规范、习俗的约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更加真实自然、毫无修饰地表现着自己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的火花容易闪现,也容易消失;容易激励,也容易抑制。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的幼儿老师,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如果你能放下大人的架子,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与友善的心理环境,不轻率地将他们的某些看似违规的行为定性为“破坏”,设法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和需要,尊重他们自主创新的天性,欣赏他们自主创新的表现,保护他们自主创新的权利,和他们一起用纯真的心灵来感应周围的世界,悉心呵护他们智慧的火花,你的热切、你的鼓励都将极大地感染和促进他们,使他们更加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相信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很有可能成就一个未来的“爱迪生”!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午睡时间,看到宝宝床上的小花被在轻轻蠕动,一会儿从被窝里钻出一个小脑瓜来!奥,是训硕睡醒了。
训硕是小托班的宝宝,两岁半,入园两周了。看他双手揉着朦胧的小眼睛,我连忙伸手把他揽在怀中。“呵呵,好肥的小脚丫!”我握着他的小脚说。(训硕有个习惯,睡觉前爱脱袜子)“老师,穿袜子。”他小手拿着袜子,眼巴巴的看着我。“训硕自己穿好不好?”我鼓励他。他看上去很难为情的说:“我不会穿。”
“在家谁帮你穿袜子呀?”“我妈妈。”一脸兴奋的样子,好像妈妈就在身边。
于是,我拎起训硕的小袜子靠近鼻子,故意说:“呀,好臭!”小家伙竟咯咯地笑起来。“唉?袜子上有个洞洞,里面会有什么呢?谁要进去看一看?”“我看,我看”这时候,其他小朋友过来了,都跟着起哄。硕硕一把把袜子拽过去,“这是我的袜子,我也要看。”看着硕硕好奇的眼睛,我不禁一笑,这小家伙要进“圈套”喽!“对呀,这是硕硕的袜子,那就让硕硕的小脚丫钻进去看看吧!”
“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拉长鼻子,穿好小袜子。”我一边念儿歌,一边引导硕硕,最后硕硕的小脚丫终于钻进了洞洞。握起硕硕刚刚“藏”起来的小脚,我问:“硕硕,这袜子里面有什么呀?”硕硕动动脚趾头,突然低头闻了闻小脚,笑了。这小家伙虽然没有意识到这是老师设下的“圈套”,但却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小小的本领。
孩子在父母的身边总也长不大,进入幼儿园的就意味着长大,要学本领,要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和引导孩子。孩子的'成长和点滴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今天是托班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辰辰(卢彦辰)哭闹的非常厉害,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入睡,我便将他抱到室外,他边哭边不停地念叨着:“妈妈、家家、妈妈家家”。这时我突然发现外面的板凳上有一只玩物小狗,一定是小朋友散步时落下的。我借机说:“你看,这是谁啊?哦!看这只小狗狗哭了,咱们快抱抱它吧。”我顺势的坐在板凳上,又让他抱起小狗哄小狗睡觉。虽然他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把小狗抱在了怀里。我轻轻地摇着他,他的哭声渐渐变小了,眼皮微微的合起来了。慢慢的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第三天辰辰依然有些哭闹,但是我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让他进入梦乡。
其实,对于刚入托班的孩子来说,教育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针对的采取策略,为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铺设台阶。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3今天我执教了一堂开心一刻主题背景下的社会课《不会笑的国王》,这是一堂有关于情绪方面的课,比较偏向于生活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的引导
这节课我一开始就做了一个皇冠,由我自己来做为一个国王,并用国王的 ……此处隐藏10773个字……
我和家长达成共识:用爱去补偿孩子心中缺失的爱。对待浩然,我们要给予他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些宽容。理解他的一些特殊的做法,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看问题、想问题,善待孩子的不成熟,善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各种动机,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于是,在幼儿园中我更多地接近他、帮助他,利用一切机会给予浩然特殊的关心和照顾:每次排队我都会主动把手伸向他和他牵手;每次午睡前,我都走到他的小床旁边轻轻摸摸他的脸,帮他盖好被子;每次活动后;我总是把他拉在怀里和他说说悄悄话;在日常生活中,我创造各种机会请他帮我做一些小事,当他完成以后我又及时肯定和表扬他……就这样,浩然成了我的小影子。而同时,家长也实现了他们的承诺,不再打骂孩子,还常陪着儿子一起下棋,做游戏。
家长温柔的话语,老师有力的握手,其力量胜于百句训斥孩子的话语。在家长和老师爱的感召下,浩然的破坏行为改变了许多,也不再随便打小伙伴了。他不再是个孤独的小酷哥了,很多孩子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甜甜笑脸的开心小酷哥。
浩然的故事令我感受到“善用爱心、善解童心”的重要!当面对性情孤僻、被集体排斥的孩子时,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往往决定着这些孩子能否重新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对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帮助幼儿找回被爱的感觉。
成人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尊重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与幼儿交往,慢慢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耐心聆听幼儿的心声,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帮助幼儿找回被重视与被爱的感觉。
2、改变高压政策,让孩子找回自信。
成人应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宽松环境,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先把想法说出来,而不是随便动拳头。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为孩子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机会,并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
3、引导孩子积极应对挫折。
生活在集体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受到同伴的冷落、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等,有的孩子会因此而造成心理创伤,以至产生暴力行为。成人既要注意促进这些顽皮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又应帮助他们分析被人冷落的原因,引导孩子主动介入集体活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今天的小花都是幼儿独立创作的,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个绘画活动。教师也是和以前一样的讲解,一样的示范,也就是一般的常规教学。当我示范花及花心还有花茎时,有的幼儿就说了:“这个像气球”“是的,是有点像我们以前画的气球。但是我再添上绿色的叶子,现在像什么了?”“小花”幼儿回答。“花在哪里?我们把它用篱笆围起来,这样大家就不会把它踩到了。”于是老师又在周围画上了一些篱笆。
接着孩子们就开始作画了。有的动作非常迅速的在自己的画纸上画起来。有的红有的黄有的蓝,颜色各种各样鲜艳极了。这时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并没有按照老师的画法来进行,还给小花增添了圆圆、尖尖的花瓣,真是太漂亮了。我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接着,有的小朋友也开始模仿。这时我又发现昕昕小朋友的篱笆又有新的创意,他的篱笆是圆形的,把所有的小花都围起来了,真像一个小花园。太棒了!!本次活动,幼儿个个都参与,个个都有自己的作品。而且效果空前的好,就连年龄小的小朋友也能较完整的画出自己的`作品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在增强个体自信的同时,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普通的教学活动,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会得到较好的成效。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一篇优秀教案――“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跳3下,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内装奖品),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子们的眼中,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的投入。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
仔细分析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动中,频繁的出现小鸡的角色,使孩子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再说,幼儿跟着在座,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半的孩子喜欢什么呢?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经过重新准备,我在另一个班组织了活动。首先,我用天线宝宝的音乐吸引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天线宝宝来参加活动。接着,我引导天线宝宝们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可以变成什么......”游戏中,幼儿的想象非常丰富,而且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然后,我设计了问题“天线宝宝一家人有几个人,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再让幼儿根据服装配石的颜色找到4的树龄,归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何天线宝宝一起玩“分饭吃饭”的游戏,宝宝们听清问题,取出相应的食品。如“拿4颗红色的qq糖”、“拿一块方方的糕”幼儿看清楚了赶紧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盘里。有个别“小馋嘴”已经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颗qq糖,我就悄悄地问:“现在只有3颗了,怎样变成4颗呢?”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儿好像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了数量,并且尝试从物体的形状与数量、颜色与数量等不同的属性进行选择,增加了难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