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30 07:10:3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要求:

1、会认“茱”“萸”2个生字,正确读写“佳节、春晖、艰辛”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能力培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有关描写亲情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会认“茱”“萸”2个生字。

2、小组内读古诗

讨论:正确认读、理解“独、佳节、茱萸”等词语含义。 班级交流汇报。

3、小组比赛读古诗

要求:读出断句,能让听众听出韵律感。

评出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同学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4、再读古诗,要求读出韵律

5、解义

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说说诗意。

6、思考: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亲情?(兄弟情)你还读过描写兄弟情的古诗吗?说给大家听。

7、扩展: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古诗。 根据以上方法学习《游子吟》、《别母》

三、开展赛诗会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五、练习默写

六、课外扩展:

找出描写亲情的古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思念亲人——异乡、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想象情景——登高、插茱萸

写景:临行密密缝

游子吟

抒情: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爱无私)

别母

写景:雨夜不眠图

抒情:梦里思亲人 骨肉分别 依依不舍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初步会解释大意。 不足之处默写古诗时出现同音字混淆现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 ……此处隐藏26442个字……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